狮子仿真雕塑厂家 潮州景观动物小品雕塑工厂
发布时间: 2020-08-07 来源:未知 浏览:次
狮子俗称“兽中之王”,原来生长在非洲和亚洲的印度、伊朗一带,传说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中国,由于性格凶猛,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护卫的勇兽。古代很多陵墓墓道的石兽行列中开始出现石狮子雕塑形象,在主要建筑大门之前也出现了它们的身影。一般都是大门左侧为雄狮雕塑,大门右侧为母狮雕塑,起着护卫大门、以壮威势的作用。
在多地的节日民俗活动中,除了“耍龙灯”“赛龙舟”之外,“舞狮子”也是深受百姓喜爱的内容之一。由人装扮的狮子被绣球引导着上下跳跃,左右翻滚,做出各种逗人的动作,原来凶猛的狮子变得可亲可逗的形象了,狮子又成为吉祥、欢乐的象征,于是这种场面也出现在建筑的石雕装饰中。“狮子耍绣球,好事在后头”,“狮子加绶带,好事不断”,我们可以在许多石牌楼的梁枋上见到这种“狮子绣球”“狮子绶带”的雕塑形象。
狮子的雕塑形象与风格在历史纵向上的比较,如果从横向去比较,中外狮子雕塑形象也有风格上的差异。作为狮子的艺术形象,不论是中国还是印度、波斯,乃至希腊、罗马的狮子,它们的创作原型都是自然界真实的狮子,但我们见到的中、西方的狮子雕刻,它们在形象上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一个讲究神似,一个追求形似。
中国狮子雕塑不求形态的真实,无论从狮子整体到四肢、头部都不追求与原型的完全相符,它们讲究的是狮子整体的神态,为了表现这种兽中之王的凶勇、威武,可以夸大狮子某一部分的比例,可以不符合解剖地将狮子身上或者四肢的肌肉任意起凸,可以将狮子嘴中的牙变大变尖,在唐代石狮与清代紫禁城内的铜狮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样的雕塑风格特征。
但印度和西方的一些狮子却十分讲究造型的形似,狮子整体和狮子头部及四肢都要与原型相符,狮子身上、腿上的肌肉起伏也要符合骨骼与肌肉的解剖学。它们的总体雕塑特征是形象很真实但神韵不够。这种风格上的差异自然与中、西方在艺术创作上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传统有关,在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创作上都表现了这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