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作品 对雕塑业发展有着什么涵义
发布时间: 2019-10-25 来源:未知 浏览:次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场景,表达艺术家的主张、感情和哲思。其中,雕、刻是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而塑则通过堆增可塑性物质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现代雕塑艺术中也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艺术、动态雕塑、软雕塑以及与装置结合等多种样式。
提起雕塑,很多时候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只有西方雕塑,或许大多数的人都能够说出几个西方雕塑家的名字,比如古希腊的米隆、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法国的罗丹;或是他们的代表作,如《掷铁饼者》、《大卫》、《思想者》等。但是关于中国的雕塑,大多数人都所知无多,至少相对于西方雕塑而言,可以说,我们对祖国的文化艺术了解太少了。
实际上,与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一样,中国的雕塑艺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另据考古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在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发现的陶罐上有蟾蜍和蛇衔蛙的浮雕及玉的雕刻品,90年代又在聚落遗址清理出一条长19.7米的龙形石雕,这两处历史遗址出土的艺术品,都距今八千多年。
中国古代雕塑有着极为丰富的遗存,也曾经有过极之辉煌的时期,至唐代可称为理想时期,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缺少系统、翔实的文献记载和理论研究,故而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发展上的断层现象。就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所言:“我国言艺术者,每以书画并提。好古之士,间或兼谈金石,而其对金石之观念,仍以书法为主。故殷周铜器,其市价每以字之多寡而定;其有字者,价每数十倍于无字者,其形式之美丑,购者多忽略之。此金钱之价格,虽不足以作艺术评判之标准,然而一般人对于金石之看法,固已可见矣。”20世纪初期,中国开始引入西方雕塑创作和教学的体系,并借用西方的雕塑观念、审美经验乃至雕塑术语进行教学、创作和研究。此种举措在当时确乎曾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其副作用也是显而可见的,其一是本土原本就不成系统的雕塑研究被西方的雕塑体系所兼并,丧失了本我的面貌,甚至堙没不显;其二则是中国相当部分传统雕塑在学术地位上沦落为民间工艺、匠人工艺,进而导致了“中国无雕塑”这一谬论的出现。
事实上,中华文明是一大独立的文明,其发展固然会有一些与其他文明相近的路线和特征,但整体的发展进程却未必会一一契合。故而,以西方较为成熟的雕塑理论和评价体系来观照中国雕塑,在初始阶段确实是有益的。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西方雕塑的理论体系不可能完全涵盖中国雕塑。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固然不能闭门造车,但也没必要妄自菲薄。惟有站在整个中国艺术史的高度,秉持一定原则的扬弃,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的传统雕塑,进而从中体味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推进当代中国雕塑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共同发展。
- 上一篇:中外(西方)雕塑的起源及哪些差异?
- 下一篇:广州玻璃钢雕塑厂家的作品有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