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技术评判标准解答如何把握现代艺术?
发布时间: 2021-03-24 来源:未知 浏览:次雕塑: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纷纭复杂的现代艺术?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时间概念上,即共时性方面,把属于现代时段的艺术划分为精英艺术、通俗艺术和民间艺术。在印象派之后,旧的精英艺术即古典艺术的官方艺术和学院艺术,开始向通俗艺术融合。新的精英艺术即现代主义的纯艺术开始成为社会文化精英所支持的自由艺术,社会文化精英包括知识分子、白领阶层和有文化的社会管理者。通俗艺术则是一般市民的艺术,而民间艺术主要是农民、牧民和渔民的艺术。精英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对立和转化,引发了后现代艺术。民间艺术则对精英艺术敬而远之,因为它是一种因袭的、集体的、有实用意义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民间艺术是过去时的、原发性的,而通俗艺术是现在时的、流行性的,精英艺术则是将来时的和超前性的。在现代艺术范畴里面讨论的艺术,主要是精英艺术。
现代艺术的发展尽管流派众多、纷纭复杂,但如果加以梳理,可以发现,它主要有两条互相对立的脉络:一条是从塞尚开始的形式—结构倾向,其观念是本体论的,经过立体主义的发展到蒙德里安为代表的几何抽象而至其极,包括构成派、风格派、抽象形式主义、波普艺术、最低限艺术等。另一条线索是凡·高所开创的主观—表现倾向,此一倾向上承浪漫主义,下接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在此之后,强调主观世界表现的流派纷纷诞生,除了表现主义外,还包括象征主义、梦幻表现、想象性画风和超现实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而至其极。这样一条线索一直延续到当代艺术之中。
形式—结构倾向和主观—表现倾向是互相对峙的。前者强调艺术媒介形式及其结构的重要性,把艺术看成一个自身演进的世界,看成一个符号不断衍生的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主观—表现倾向则强调艺术的人文主义精神,强调艺术对于人性的表达,对人的生存状况及生存环境的关注。现代艺术的整个历程充满了这种二元对立的精神。
除此之外,现代艺术的发展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个是它的异质倾向,即在现代主义内部产生的反现代主义倾向。从高更那种反技艺、反形式的原始主义开始,经过未来主义逆反、分解的艺术运动,到杜尚运用现成品来批判现代艺术中的样式主义,构成了一条现代主义中的异质发展倾向。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引发了现代艺术的根本变化,即后现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另外一个是现代写实艺术倾向。现代写实是传统艺术统一形态的延伸性发展。从“前现代”时期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开始,现实主义艺术一直作为社会生活的真实性记录继续发展,其间经历了地方写实主义(如美国画家霍柏和怀斯)、社会写实主义(如德国画家格罗兹、墨西哥画家里维拉等),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照相写实主义。而照相写实主义,也是现代艺术发生逆转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