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雕塑作品之美 做的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1-03-30 来源:未知 浏览:次
一、首先大家看我是怎么评价一位资深的国外雕塑大师,(布朗库西的雕塑),评价他的雕塑想必大家也会有所体会。
布朗库西是罗马尼亚的雕塑家,也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从一开始,布朗库西就表现出他是一位对传统雕塑语言不感兴趣的艺术家,当1907年罗丹邀请他做助手的时候,布朗库西拒绝了。他说:“大树底下不长草。”他似乎秉承着造物主的使命,要塑造属于另一个宇宙的形体和人物。
从创造卵形的人物头像开始,布朗库西开始创作形体单纯、结构精炼的雕塑作品。他认为现代雕塑必须在独特的观念指导下,依靠材料本身来构想。所以,他常常根据一个母题用各种材料来加以塑造,比如《卵形人物》《吻》《飞鸟》等,都是布朗库西长期研究的形体。
布朗库西的雕塑极力表现材料的本性,他所完成的青铜雕、石雕和木雕都达到了罕见的完美的程度,具有一种绝对的清晰性。他的作品从极度精练的形态特征入手,直接运用几何形体和形式,以充分发挥雕塑自身的表现力。抽象的体积和不受任何约束但十分清晰的结构方式,开创了当代雕塑中的形式—结构艺术倾向。
布朗库西的代表作《吻》用直接雕刻的手法,完整地利用长方形条石粗粝的原始形态略加雕琢,使作品具有象形意义。极度简化的人物表现出一种机智、幽默的意趣。石块本身的形状和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意味,即爱情的永恒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布朗库西极善于以一种质材特征来沟通人们的心理反应。他的作品《鱼》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表面的光洁感。鱼的眼睛和鳞都被省略掉,塑造成单纯的原生态鱼形。正是由于这种简化,使鱼形变得轻快而富有运动感。布朗库西把它置于镜面的底座之上,通过影子的反射来加强形象效果,并且让观者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不由自主的动感。
布朗库西的雕塑使形式—结构倾向的雕塑创作得以确立,并且影响了许许多多从事抽象雕塑的艺术家。
二、以下是我个人对雕塑的体会:
雕塑本身就是一种相对于恒久流传的永久性的艺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雕塑市场也得以蓬勃兴起。现在社会中也出现了各种材质风格万变的雕塑。通过古代雕塑的发展经过历史的锤炼也让玻璃钢雕塑成为一种非常有意义的雕塑艺术品。在加上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雕塑风格,这样就更加表明玻璃钢雕塑的存在价值!
从古代一直到21世界,雕塑形式语言突破了多样化、开放的、立体化多层次、同样也更加丰富的表达了人类日益复杂的情感内容。在现代雕塑的发展过程中,对雕塑材质的探索仿佛也成为一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和雕塑家们的不断探索,进而出现了玻璃钢材质的雕塑。同样我本人也深信玻璃钢雕塑厂的出现会给雕塑行业乃至整个艺术界带来更好的持续发展。
一般来说,雕塑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判断。
1. 代表性。收藏首先应考虑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各个地区、各种风格、流派、艺术事件、各个艺术时期的有影响的作品。同时艺术家有突出的个人风格也很重要。此外,雕塑作者的创意、知名度、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因素作一定考量,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雕塑作品的价值及未来的升值潜力。
2. 唯美性和创新性。不少雕塑收藏者尚不成熟,大多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直觉判断在买,他们把生活中的审美标准与艺术鉴赏的审美标准等同起来。罗丹、马约尔、布尔德尔等写实大师,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写实、唯美,更讲究形体、空间处理,强调体量感和空间感,以及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同时强调创新性,体现很强的个人风格。古典主义时期,雕塑的语言就是人体的语言。人体一直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题。但罗丹却把注意力从表现人体骨骼肌肉的生动变化和人物情感的矛盾冲突转移到人体自然运动中形成的团块和形式感上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体雕塑风格。
3. 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是因为它的装饰性体现出它的审美性和艺术性。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不管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的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
4. 绘画性。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
评估看雕塑好坏:
1、神态,看一个雕塑是否可以让人感觉到其自身的神情,比如悲愤 英勇等。
2、结构,人体是有结构比例的,主要看雕塑的结构把握是否准确,做的是否到位。
3、构图,如果是群雕塑或者浮雕题材,涉及构图方面,雕塑构图要有主次之分,不能太紧 也不能让人感觉松散。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薛宣林定性)。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总结:不同的艺术品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意义。更不要说通过材质改变对雕塑艺术的重构和诠释。而玻璃钢雕塑也使今天的雕塑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体验。特别是针对于雕塑的多样性、可变性,也让雕塑行业具有了更深成次的发展空间。
- 上一篇:雕塑种类 特点 是谁引动雕塑领域的革命?
- 下一篇:现代城市雕塑和环境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