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书院雕塑设计 汕头广场园林景观雕塑定做厂
发布时间: 2020-10-02 来源:未知 浏览:次很多大学书院雕塑的石向东创作的《动力》,其形态仍旧是力量型的大家伙,寓意、造型及创意都非常切合当代的文化思想,构思也大胆、新奇、高明。不过,石向东这种钢焊雕塑一出,随即在雕塑界引来一片尾随的钢焊之风。可见,频频获奖的结果和宽广、自由的创造天地,对青年雕塑创作者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因而,人物雕塑逐渐被创作者疏远,由此,形成了广西雕塑的一种独特现象。黄月新的《国泰民安》、孔庆坚的《罪恶》和何镇海的《福·寿·门》都是钢焊雕塑中较有代表的作品。《国泰民安》用一件民间剪纸作主体,再用小桌、小剪刀作主体点缀,充满着喜庆祥和的民俗气氛,想法真是绝妙。何镇海的《福·寿·门》也有类似的民间色彩和象征性构思,只不过,何镇海的个人符号更鲜明一些。
这一年,他应邀参加了“’99中国青年雕塑邀请展”,携作品随渡轮从重庆漂流至武汉,整个展示过程和学术研讨会全在长江上完成,这大概是中国雕塑艺术展最惬意的一种方式。实际上,该展的成员大部分均是去年何镇海参加的“’98平台雕塑展”的人马。何镇海为这两个展览都专门创作了不同的作品,加上这几年他举办过的个人展览和参加全国美展,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忙碌的创作状态者的形象,如果用“拼命三郎”来形容他的敬业状态一点也不过分。如果说广西90年代最活跃、最外向型的雕塑家是谁?我以为首推何镇海。
广场园林景观装置艺术和雕塑在概念上的区别:即装置是使用现成品来组合成一种新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借以传达作品背后的思想和观点;雕塑是经过雕凿、塑造等一系列艺术加工手段,通过主观意识强调或产生的一种精神载体。如前所述,装置艺术的材料和现成品的普遍采用逐渐反映出它和绘画、雕塑、环境艺术相融合的不断增长趋势。以雕塑为例,装置艺术和雕塑的融合出现了一种装置性雕塑。这里所谓的装置性雕塑并非要混淆装置和雕塑两者的概念,而是在强调一种受装置艺术影响的公共雕塑表现形式,见图4-40所示。装置艺术强调的环境综合表达性的特征,同样表现在很多公共雕塑中,它使用现成品装配的原则也同样出现在很多公共雕塑作品中。所以雕塑中出现的装置性因素是现代雕塑表现的一种现象,尤其在公共雕塑中,这种重视整体氛围的表达方式是公共雕塑得以实现审美需要的重要手段。装置性雕塑的特征是引用或借鉴现已形成的天然或人工材料、物品造型,按照公共环境的形式,通过艺术家有意识地组合、装配或放置的一种具有含义的空间造型艺术。它注重环境的影响,有时候环境就是组成作品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讲,装置性雕塑是制造了一种环境氛围,作品的艺术性是通过整体环境的渲染而渗透给观众的。
雕塑中有许多已属于超现实主义的范畴,恩斯特也创作了《俄狄浦斯2》、《鸟头》、《月亮芦笋》等作品。毕加索则创作了焊铁铸铜雕塑《花园中的妇女》、青铜雕塑《勇士胸像》和《头骨》以及著名的拾来物品雕塑《公牛头》,后者是用一个旧自行车座加上车把组成的。超现实主义雕塑流派中有两位最重要的人物,一个是西班牙雕塑家朱里奥·冈萨雷斯(1876—1942年),另一个是伟大的瑞士雕塑家兼画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01—1966年)。冈萨雷斯的特殊贡献是将直接焊铁的手法引进了现代雕塑,开创了直接金属雕塑的新品种,毕加索的许多焊铁雕塑即得益于他的启发。
他的超现实主义雕塑作品有焊铁雕塑《唐·吉诃德》、《梳发女子》、《蒙特塞拉》和青铜雕塑《仙人掌1》等,这些作品大多由完全透空的线条构成。贾科梅蒂是超现实主义雕塑最重要的代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或抽象或具象的杰出雕塑作品,如早期的超现实主义抽象铜雕《匙形女人》、《男人和女人》、《女子和她的断喉》和空间雕塑《早晨四点的大厦》,后者通过一个铁丝笼里的鬼魅般的形象深刻地表现了现代人的孤寂感。贾科梅蒂后期放弃了超现实主义,但仍然创作了许多含有深意的具象雕塑,如石膏人像《不可见的物体》(《手捧虚空》)、表现痛苦呼嚎的铜雕《杆子上的男人头颅》、形销骨立的人像《行走的人》和同样骨瘦如柴的《狗》等。贾科梅蒂曾表白,他做画和做雕塑的宗旨就是为了抨击现实、保护自我、抗拒死亡和争得自由。
此外,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雕塑家亨利·摩尔(1898—1986年)也曾一度介入超现实主义运动,他自称其雕塑所追求的理想不是仅仅引起感官愉悦的美,而是要表现精神上的生命力。他早年曾创作带有哥伦布发现美洲前的墨西哥风格的石雕《斜倚的人物》,此后创作了许多抽象或具象的雕塑。在一些作品中他自觉地将实体和空虚贯通穿插造成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方面的代表作是铜雕《内部和外部的斜倚人物》,其他作品还有石雕《圣母子》、《国王和王后》、《倒下的战士》等。除了以上各种流派之外,属于现代主义范畴的还有构成主义等抽象雕塑以及一些具象雕塑流派。